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上任,外界关注美国可能要求台积电加速将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在美落地生产。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首次称,如果台积电最先进的技术到美国生产,可能会赔上几百亿美元,引发岛内高度关注。
图为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
首次提出相关说法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特朗普2.0时代”即将来临,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吴东亮26日在一场活动上称,“台积电去投资更是重要,这也凸显一件事情,就是台积电跟美国的科技产业绝对是合作,不是恶性竞争”。他认为,台积电没有抢美国生意,因为半导体设计还是以美国为主,台积电只做制造,“只要看供应价值链,利润最高的还是在前端的IC设计”。吴东亮称,“我们没抢美国利润,只赚该赚的利润,半导体上下游合作关系没改变,对台积电也是好事情”。
然而,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26日则对此表示,最先进的技术在美国生产,可能赔上几百亿美元,“让台湾稳扎稳打,将美国最先进产品在台湾做,才是双赢”。台湾《中国时报》称,这是刘德音首度提到先进技术在美生产,可能赔上百亿美元的说法。针对有人认为台湾有台积电的强大芯片生产能力,并将此视为免受大陆“攻击”的“硅盾”,刘德音强调,地缘政治非常现实,不要有把“硅盾”当“护身符”的想法。
台湾联合新闻网28日注意到,刘德音的上述表态在岛内网络论坛PTT上引发热议,一名岛内网民发文称,“难怪台积电股价涨不上去,先进制程在美国生产可能赔上百亿美元,美国人可能还不愿意轮班,恐怕会上演劳方怒告资方的戏码,而引来巨额赔偿”。有人笑称,“刘德音下台才肯说真话”“退休讲话实诚了”。还有人表示,“直接说不要想把硅盾当护身符,戳破一堆人的幻想”。
担忧补贴恐生变
台湾《经济日报》28日称,特朗普在美国大选期间曾指责“台湾抢走美国半导体生意”,外界关切台积电先进制程尤其是2纳米恐将被迫提早赴美设厂。27日国民党“立委”郑正钤质询时称,台积电在美国持续扩厂,第一座厂是4纳米、第二座厂是3纳米,美国商务部日前透露第三座厂是“未来先进制程”,“会不会到时候A16埃米级技术也出去?最后变成台积电最先进技术在美国、而不是台湾?”台“经济部长”郭智辉声称,“经济部”对台积电对外投资有很大影响力,“作为台积电后盾,将台积电留在台湾”。不过他日前承认,台积电2纳米芯片迟早会在美国生产。
台“国科会主委”吴诚文27日称,目前台积电已量产的最先进制程是3纳米,根据台积电发布时程,2纳米预计2025年年底量产,之后台积电进入下一阶段新制程,届时可以讨论2纳米制程是否往其他地区扩散。
台湾《联合报》28日称,美国商务部本月15日敲定对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子公司提供66亿美元的补贴,协助兴建3座晶圆厂。但特朗普指定领导“政府效率部”的共同人选之一、企业家拉马斯瓦米表示,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是“浪费”。他在社交平台X上分享一段访谈视频,其中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提到她加快芯片法案的计划。拉马斯瓦米称,雷蒙多表示明年1月20日是发出这些钱的明确期限,即希望在其离开前能发出几乎所有的资金,“这是高度不合适的”。有岛内舆论担心,台积电补贴恐生变。
“不断发出呼救信号”
台湾中时电子报一篇评论称,台积电美国厂12月启用典礼延后,不仅向特朗普示好意图明显,还要贡献大笔武器预算,“台湾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似乎看不到停损点”。文章称,随着特朗普明年1月正式上任,台积电先进制程被迫提早转移美国,若被誉为“护台神山”的台积电,关键先进制程被美国“整碗捧去”,无疑断了维系台湾安全之路,当“硅盾”没了,台湾再无利用价值。
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撰文称,台积电在蔡英文任内、特朗普第一任的最后两个月,获台“经济部投审会”核准赴亚利桑纳州投资高阶芯片厂,目前只剩最核心的2纳米技术还留在台湾。蔡当局当时此举明显是向美政界“交心”,如今特朗普竞选时又说“台湾偷走美国芯片生意”,很可能加速赖清德当局同意将最核心技术输美。文章称,虽然台“经济部长”和“国发会主委”最近异口同声表示,台积电2纳米芯片技术还不会输美,但这两名官员保证的“保鲜期”不知还有多久。
“台积电的呼救”,《中国时报》28日以此为题评论称,拜登政府赶在下台前,核准台积电66亿美元的补助,而台积电在美国投资超过650亿美元,美方补助其实仅占1/10,且是依建厂进度分期拨款,条件之苛刻,“台积电恐怕是苦在心里口难开”。刘德音虽然首度提出先进技术在美生产的可怕后果,“问题是,台积电躲得掉吗?”就在前不久,台“国发会主委”刘镜清证实,台积电明年第一季度董事会将移师美国,这个决定震撼产业,因为这是台积电成立37年来首度在美国举行经营决策的董事会。尽管有人认为,台积电美国厂即将投产,在美国召开董事会方便董事们实地考察新厂运作情形,但考虑到特朗普明显对台湾半导体产业不友善,不难想象,台积电这项决定恐怕也是向特朗普示好的政治决定。文章称,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曾表示,美国制造成本太高,也缺乏相关人才,直言赴美投资“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之后刘德音又警告,先进制程到美国可能会大亏,“台积电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然而,“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说的正是眼睁睁看着台积电一步步变成“美积电”,却没有任何作为的民进党当局。
延伸阅读
媒体: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台积电"投诚"的速度有点快
以下文章来源于观察者网时评专栏底线思维,作者白山头(半导体产业资深观察者)
近期有消息称,美国已要求台积电从11月11日开始,停止向中国大陆客户运送常用于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的先进芯片,专门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此消息虽然没有官宣,不过据了解这条消息基本属实,目前国内公司如果想做高性能AI相关芯片,台积电大概率不会接单。
在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之际,台积电即做出这一决定,时机也颇为耐人寻味,被一些人视为台积电的“投诚”之意。特朗普早已明确反对《芯片与科学法案》,认为该法案等同于美国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外国企业,这在他看来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因此,他很可能在上任后撤回对台积电数十亿美元的补贴,并停止后续支持。
当然,离特朗普正式上台还有三个月,也有消息称民主党在此期间可能会突击向台积电等企业发放补贴。然而,不要忘记,特朗普一旦上台,将集立法、行政、司法权于一身,几乎无人能制衡。若他要求台积电退还补贴,也并非没有可能。
特朗普重新归来,台积电前途未卜(资料图)
因此,台积电在此时选择放出加强限制国内企业AI芯片代工的消息,既可能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也可能是一种表忠的姿态。
回顾当年,台湾一些政客曾宣称将技术留在台湾,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种欺骗性的说辞。技术和人才一旦开始向美国转移,这一趋势几乎不可逆。美国更是可以利用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作为要挟手段。
美国的自身条件也决定了芯片制造回流并不容易。美国芯片制造业的衰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本国新生代人才更偏爱金融和科技行业,工作压力小且收入高。此外,美国近年来的通胀加剧了人力成本,再加上供应链不完整、市场距离等因素,缺乏足够补贴的芯片制造厂难以盈利,亦难以与东亚竞争对手抗衡。
为了吸引大型科技公司在本土投资,美国政府实现芯片制造和半导体制造业的“回归”,推出了多种补贴和激励措施。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这些措施往往与最初的承诺相差甚远。
以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投资项目为例。2017年,富士康宣布将投资100亿美元在当地建液晶显示器工厂,威斯康星州则承诺提供约4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然而该项目至2020年总投资仅达到7亿美元,而威斯康星州的补贴和税收优惠也随之不了了之。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建设也遭遇类似困境,工程进展延误,成本严重超支。即便补贴到位,仍难以覆盖额外的成本。
三星在德克萨斯州的170亿美元芯片制造厂项目由于受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影响,项目推进艰难。美国政府的补贴至今也未见到位。
以上案例表明,政府的承诺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制约,使得承诺的补贴远不及预期。例如如前文所说,特朗普政府就反对对于外国企业进行此类补贴。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所建工厂(资料图)
另一方面,台湾省在美国制裁中国大陆科技公司的过程中表现得积极配合,这让人不解。美国与台湾在半导体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而大陆是台湾企业最大的市场。与竞争对手联手打压自己最大市场,实在难称明智。台湾可能在短期内从美国获得支持,但从长远看,这将损失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利润和合作机会。
因此,台积电若将制造全面迁往美国,其盈利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台积电而言,是否盈利仅算是远虑,但特朗普上台后将带来切实的眼前压力,此为近忧。对于求生欲极强的台积电等公司,指望他们会坚持独立的商业策略公平对待国内企业,恐怕不现实。正确的策略应是放弃幻想,将关键技术和生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支持本土企业,最终实现对美西方的超越。
美国日益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而台湾的配合无疑加剧了两岸紧张局势,甚至激发了大陆民间对台湾的不满情绪。台湾的“表忠”行为最终可能会促使大陆采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最后损害最大的是台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