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信息港  今天是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加大金融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国常会鼓励大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本报记者 吴婧 上海报道

大型银行的拨备储备是信贷发力的重要抓手。

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一位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银行的放贷风格和风控管理体系是长期逐渐形成的,达到政策要求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些银行出于谨慎性原则拨备释放不及预期也有可能。

鼓励降低拨备覆盖率

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降低拨备释放的资金有助于银行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1年末,6家大型银行中,有4家的拨备覆盖率超过了200%,具有较大降低空间。

在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看来,政策目的在于要求大行提高对贷款不良的容忍度,鼓励大行向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多投放贷款;提高大行信贷的风险偏好,以支持实体经济。

实际上,最近一次国常会提到降低拨备覆盖率可以追溯到疫情暴发后的2020年4月,均体现了积极“宽信用”的政策意图。平安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认为,原理是通过节约拨备计提,释放银行利润,补充银行资本金,以支撑更大信贷规模。降准解决的是流动性约束,降低拨备覆盖率主要解决的是资本约束。

浙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认为,降低拨备率可达成三个目的:一是保证银行利润能够增长,并且稳定市场预期;二是保证能够内生补充资本,并且减少超额拨备对资本的占用,激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三是保证财政的分红收入,2022年稳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较大,因此银行分红很重要。可参照2019年财政部征求意见稿,拨备覆盖率不超过监管要求的2倍,应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国常会提出有序降低拨备率的鼓励主体为大型银行。在戴志锋看来,大行是这轮宽信用的支撑主力。从新增贷款投放结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占全部存款类公司信贷新增的比例近年来逐年上升,2021年占比达到46%,2022年1~2月比例进一步上升至53%,是近两年信用扩张的主体。

梁凤洁则认为,本次引导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或因与中小银行存在监管差异。上一轮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比大型银行低,信贷资源释放空间比较有限,因此政策在大型银行上新增着力点。

考虑两种实现路径

拨备覆盖率为“拨备余额/不良余额”。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郑庆明认为,从分子分母两端理解,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大型银行主动下沉支持实体,提高不良容忍度、提升风险偏好,增加对需要重点支持的,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的敢贷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提高不良容忍度的同时不增提拨备,自然推动利润合理释放,避免拨备藏金。

戴志锋预计,分子端拨备计提减少更可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降低拨备率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分子端拨备计提的减少。这个操作背后对应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银行形成事实上的利润释放。银行过去拨备计提非常谨慎,对应拨备覆盖率在比较高的位置,监管希望银行对应的计提浮动比例能够下调,形成利润端的释放,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实现利润留存、补充资本,进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另一种情形则是鼓励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对相对高风险的中小微企业多放贷,但对应的拨备计提比例可以不提升。第二种方式是分母端对不良确认的增加,即银行多暴露不良。从当前经济形势看,分子端的操作更可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银监会2018年7号文,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为120%~150%,具体视其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主动性和资本充足性而定。在刘璐看来,2016年以来,原银监会(现银保监会)的主要精神是提升银行体系安全性,夯实拨备规模,因此商业银行,尤其是大行的拨备覆盖率整体保持上升。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经济承压必然带来坏账压力提升,同时推动经济从疫后恢复必须增大信贷投放,于是拨备覆盖率有所回落。截至2021年末,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9%、206%和189%,其中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均高于商业银行整体197%的水平。

“预计未来大行的拨备率是缓中微降的趋势。”戴志锋认为,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是小幅、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监管对大行降低拨备率的态度是“鼓励及强调有序”,预计后续会有淡化对大行不良率下降的考核,要求银行内部适当调整对不良的考核等配套监管手段落地。另一方面,银行过去长期形成的放贷行为和风控文化难以马上改变,效果提升需要时间。

在刘璐看来,大行发力或促使新增全年企业信贷投放达12.8万亿元,结构上企业中长贷或将快速放松。2021年,六大行新增企业信贷投放5.07万亿元,占全体12.1万亿元的41.9%。2020~2021年,六大行新增企业信贷增速大约为12%,预计在国常会后年初制定的信贷增速目标可能有望提升。假设六大行信贷增速达到14%,占全部新增信贷的45%,那么全年新增企业信贷有望达到12.8万亿元。但是,个人贷款受到需求端的影响比较大,预计后续企稳偏慢,需要看到地产政策是否能有实质性解决地产公司融资压力、交付压力乃至于影响居民的购房意愿。

银行实体经济信贷中小微企业戴志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南京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